2005年9月21日,星期三(GSM+8 北京时间)
浙江法制报 > 第十一版:法眼 改变文字大小:   | 打印 | 关闭 
明折明扣 “十一”市场流行色
本报记者 朱乔夫/文 陈立波/摄

  是促销还是陷阱
    9月13日,杭州市工商局、杭州市物价局以及杭州市消协召集杭州众商贸企业召开了“诚信维权、守法经营”宣传动员大会。会上,有关部门表示由于购物满多少就返还购物券或现金的促销手段陷阱太多,因此倡议与会企业,从今年“十一”国庆期间开始,明折明扣,取消返券式促销方式。另外要求商家,促销活动必须明示详细规则,让消费者享有足够的知情权。这次大会的目的很明确,倡议取消返券式促销,原因就是因为购物返券返现金的陷阱太多,对于消费者而言,参加这样的商场促销战其实就是陷入了一种价格陷阱。杭州市消费者协会副秘书长叶元春对记者说,由于《杭州市商业零售企业促销行为规范》尚在酝酿中,有关打折让利、购物返券、价外馈赠、限时限量购物、降价销售、有奖销售、积分返利、会员折扣等等促销行为尚无明确的法律法规规范,故希望商家以自律的方式,提倡明折明扣,停止这种有着太多“陷阱”的促销方法。
    
  是高招还是欺诈
    事实上,以购物返券、返现金的形式进行促销,已经成为杭州商家使用最频繁的主要促销手段。据了解,从2004年12月中旬起,杭州各大商场几乎都使用过购物返券的促销方式,甚至有的商家“满就送”的促销手法几乎常年不断。那么商家们又是如何看待这种促销方式,他们是否希望有关部门取消这种方式呢?
  杭州大厦营销企划部的孙文政先生认为,返券返现金的促销活动的好处,是短时间内营业额会大量增加,但缺陷是很可能降低了自己的品牌地位,流失了固定的客户群。
  他说,确实存在这样的情况,即顾客今天在你的商场买了件100元的衣服,但第二天买这件衣服的人却可以得到100元的返券或者返现金,那前者的心态肯定平衡不了。之后,他很可能平时除了必须的商品外,再也不会在不搞促销活动的时候上商场了,长此以往,客户不是在增加,而是在减少。顾客还会由此对商家产生不信任感。
  “其实,这是商家最害怕看到的结果,我们之所以除了年底回馈消费者时搞搞这些活动,而平时不愿意搞,就是因为怕发生这样的结果。”
  杭州百货大楼业务管理部副经理赵剑云则认为:返券返现金的促销活动仅仅是一种促销手段而已,其本身与欺诈或者说侵害消费者权益是没有关系的。记者发现,在举行“全场返券”活动时,为了使更多品牌配合商场活动,商家通常会在活动期间免去商场内各品牌专柜的场地租金、管理费等。根据各品牌所让出利润的不同,活动结束时,商场与各品牌供货商之间的结算方法也不同。杭州银泰企划部的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部门负责人则表示:返券促销之所以在全国多个城市都能大行其道,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消费者“捧场”,而消费者并非都是呆子,之所以这么捧场,是因为这种方式符合他们的需要。
    
  是禁止还是规范
    那么,目前有关部门针对商家从今年“十一”国庆期间开始,明折明扣,取消返券式促销的倡议是否能取得效果呢?或者说,返券返现金式的促销方式是否应当被禁止呢?
  一名圈内专家认为,在消费理念和消费习惯方面,消费者和商家之间具有互动性。返券促销的盛行不仅说明商家和消费者形成暂时的“非理性互动”状况,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国内各商家之间的竞争到了白热化的程度。
  而一名消费者则说:“我不觉得返券促销有什么不好,如果我觉得不合算就不买。并且我喜欢这种复杂的游戏规则,这种规则可以提高我的购物技巧,给我带来了更多的购物乐趣。”
  但同样有消费者认为,在不违反法律法规的情况下,商业促销其实是市场行为。对商家来说,商家具有自由经营的权利,同时消费者也有选择各种商业服务方式的权利,如果强令禁止未免过于武断。杭州市消费者协会副秘书长叶元春认为,规范比禁止更可行,这也是这次动员大会为什么提出倡议而非禁止的原因。她说:“商家的促销行为非常灵活,强令禁止也很可能会形成‘禁而不止’的状况。因此要使商业促销走出非理性的怪圈,仅靠禁止是不够的,只有在商场之间形成诚信经营的行业自律,才能最大限度地维护消费者的权益。”